找到相关内容92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非营利组织与外部支持者行为探讨--大乘佛教组织在台湾地区为例

    非营利组织与外部支持者行为探讨--大乘佛教组织在台湾地区为例   作者:林佳男 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探讨大乘佛教组织杰出的经营方式,希冀藉此向四大丛林禅寺取经,并探讨该支持者对其向心力的源由。  本研究发现该组织有三大关键成功要素,兹说明如下:  1.大乘佛教组织的戒律使支持者知道节制  由于佛教戒律的精神,使其支持者对个人言行会多加自律,并且藉此经、律、论中自我反省与效仿,无形中约束其行为...

    林佳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060261.html
  • 超越红尘-----李叔同,一个天才到高僧的生命裂变

    光法师在生活上的严格自律也给弘一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,并且成为他日后效法的楷模。弘一在《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》一文中说?quot;大师一生,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。衣食住等,皆极简单粗劣,力斥精美。……师每日...

    潘嘉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960391.html
  • 明代藕益智旭的儒释圆通思想

    佛门之病正是世俗学界之病的投影。他常领众燃香供养三宝,愿以此功德感动菩萨天人拥护摄化,令众改恶迁善、反邪归正。  藕益与他同时代的大儒刘蕺山一样,自省自律严厉非常。特别是在精研戒律以后,发现自己身上的...

    大 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960576.html
  • 《净土宗教程》导言

    净宗与我国道德重建。 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,道德状况与该社会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。我国自古以来,强调以德立国,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,诚意正心,博施济众,明因慎果,慎独自律,中国传统社会...

    魏 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1660654.html
  • 从对立走向对话的科学与宗教

    支持。因此,伽利略多次公开宣称,他证明了哥白尼的理论是一个事实,这对正统教义构成了威胁。   这种对《圣经》经文的权威主义态度终于面临启蒙运动批判的锋芒。启蒙运动的批判以人类理智的自律为标准。这是一个...

    安希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060862.html
  • 武术与宗教

    习武健身、修心、养性;以“德”自律,培养自己的武德和高尚情操。在技击原则方面,提倡“以柔克刚”,“以静制动,后发制人”。《太极十三势行功歌诀》云:“转变虚实须留意,气遍身躯少少滞,静中能动动犹静,因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5861004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

    ”,引导大众生活于清净律仪中,来陶铸僧众自律、高洁的人格,而能自求解脱或外行教化。  其次,那烂陀时代,佛教教育重心转移到闻思经教的慧学。当时的那烂陀寺,住众千余人,每人四处公开讲演教典,共相阐发经论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161069.html
  •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

    然而,儒教的道德主体(无限智心、自由 无限心)却能落实而为人所体现,在道德实践中达到圆圣理境。“圆 圣依无限智心之自律天理而行即是德,此为目的王国;无限智心于神 感神应中润物、生物,使物之存在随心转,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3461817.html
  • 文殊类经典所蕴涵不二中道之义理及其实践

    确立>,《正观》第7期(1998年12月),页 87-113。   3. 王惠雯,<理想的生命实践:以“菩萨戒”的自律精神为基础之探讨>,会议论文收录于《第一届生命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台北:万卷楼...

    陈渝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562195.html
  • 天台、华严、南山律的传续

    年间(1723-1735)开始,逐渐放弃了官方限制剃度出家人数的度牒制。各处丛林随意放戒,僧人流品混杂,为世诟病。幸而隆昌寺坚持严整戒范,以戒牒代替度牒,使各地戒子以获宝华山戒牒为荣,注重自律,...

    邓子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2462259.html